首页 | 综讯 | 财经 | 法治 | 影视 | 棸焦 | 公益 | 道德 | 教育 | 社会 | 科技
文化 | 廉政 | 房产 | 旅游 | 消费 | 网评 | 生态 | 医卫 | 地方 | 案件 | 监督
食品 | 民生 | 能源 | 文物 | 关注 | 权益 | 报道 | 健康 | 三农 | 汽车 | 图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滚动新闻: ·赖清德之流变着花样给美国主子交“保护费” ·特朗普:美国将很快宣布对药品进口征收关税 ·新关税,美国究竟怎么收?美媒:成本将转嫁消费者 ·新华网国际看点|加拿大新总理能否顶住美国“极限施压”? ·国际观察丨破坏多边体制 损害全球经济——美“对等关税”错在哪里 ·外交部谈中方对伊朗核问题中俄伊北京会晤期待 ·美国暂停对乌克兰军事援助 ·古特雷斯呼吁立即恢复向加沙提供人道援助 ·美国关税的前车之鉴:“大聪明”如何加剧“大萧条” ·多国领导人伦敦峰会宣布支持乌克兰四个步骤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综讯 > 内容  

“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发布日期:2025-6-14  查看次数:555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核心提示: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2006年首设“文化遗产日”,到2017年起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遗产保护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在保护传承中辉光日新..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2006年首设“文化遗产日”,到2017年起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遗产保护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在保护传承中辉光日新。

  “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嘱,“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

  19年前的6月10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杭州进行了一场系统调研,主题正是“文化遗产保护”。

  那一日,在先后考察了杭州南宋御街遗址、浙江省博物馆、杭州文澜阁修缮工程,并参观工艺美术大师和民间收藏珍品展览后,习近平同志表示:“今天是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凸显出文化遗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习近平同志强调,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传承下去。

  文化和自然遗产,浓缩着中华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珍贵成果。赓续民族的历史文脉,涵养民族的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早在1999年12月,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奇秀甲东南的福建武夷山跻身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有了“双世遗”之称。

  山水含章。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考察,第一站就到这里,谆谆告诫:“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总书记身体力行,将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视为“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的标准之一,秉持“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的目标,始终致力于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些中华大地上的宝贵财富。

  2022年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正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自眉山至宜宾,先后来到三苏祠、三江口。

  三苏祠内,古木参天,古韵悠然。一路察看祠内建筑、陈设、楹联、题记,不时询问三苏祠历史沿革等情况,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资源。”

  三江口畔,远山滴翠,江水滔滔。自雪域高原奔腾而下的金沙江与穿成都平原蜿蜒而来的岷江在此与长江汇流。总书记了解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语重心长地指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

  步履中、凝望间,是“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的深情告白,是对“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的深切寄望。

  2024年夏,“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知之深,爱之切。“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

  山川岁月,文脉华章,写入胸怀之间。

  这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魂之所在、根之所系。

 

  策划:张晓松

  主编:朱基钗

  主笔:胡梦雪

  视觉:金小茜、高松龄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热门·推荐    
领悟总书记抓土地工作的系统思维
领悟总书记抓土地工作的系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
· 领悟总书记抓土地工作的系统思维

点击·排行    
DeepSeek带动大模型“免费潮”
多部门就房地产市场密集发声 在因城施策方
习近平在湖北考察调研
清华、北大、人大等多所高校宣布扩招计划
境外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有哪些圈套?
雷佳音:想演好戏,就做个有心人
上半年全国共追回外逃人员582人 追赃1
多一分体谅 生一分清凉
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打通老旧小区改造更新
以案说法|河南信阳:划拨的养殖农用地能否

热门·图文    
多部门就房地产市场密集发声 在
清华、北大、人大等多所高校宣布
境外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有哪些圈套
雷佳音:想演好戏,就做个有心人

投票·调查    
你是从哪里知道本网站的?
  • 网友介绍的
  • 百度搜索的
  • Google搜索的
  • 其它搜索过来的
  • 网址输错了进来的
  • 太忙了不记得了
  •  

     

    新华瞭望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08655196号 

    Copyright@2024 by www.snxin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