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重庆家庭医生>>>
■2023年,重庆各区县(自治县)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要达33%和73%以上
■目前,全市组建了以2.69万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为核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8770个
■签约家庭医生后的居民,可以享受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10项服务
近日,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医保局联合印发了《重庆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2023年,各区县(自治县)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要达33%和73%以上。家庭医生到底提供哪些服务?哪些是重点人群?如何获得家庭医生服务?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只针对行动不便、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签约居民
11月30日,渝北区仙桃街道某小区,咳嗽了好几天的张维光拨通了仙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谢丽萍的电话,谢丽萍是张维光的签约医生。
在简单了解张维光的情况后,谢丽萍建议他当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检查一下,“既然是家庭医生,不上门吗?”张维光十分不解地问。
“我们很多人对‘家庭医生’这个概念有误解。”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解释,在我国,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上门医生”。该负责人称,家庭并不是家庭医生主要的服务场所,上门服务只是家庭医生众多服务形式中的一种,只针对行动不便、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签约居民。
该负责人说,现阶段,家庭医生既可以是全科医生,也可以是在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其他类别临床医师(中医类别)、乡村医生及退休临床医师;既可以是家庭医生团队,也可以是家庭医生个人。目前,全市组建了以2.69万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为核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8770个,开展多形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当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全市不少基层医疗机构推出个性化签约服务包
近日,67岁的陈伟从外地回到老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有些咳嗽的他来到中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接诊的是全科医生张惠明。在问诊中,张惠明得知陈伟尚未签约家庭医生,于是向他“自荐”,老人同意现场签约。
“其实,如果居民想签约家庭医生,可以到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代敏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组建了18个家医团队,将辖区划分为18个片区,“我们将这些信息进行了公示,居民可以来中心,按片区找家医团队签约。”除了居民“上门”来,他们也会定期到所辖社区开展服务宣传活动,进行现场签约。
有了家庭医生,居民可以享受哪些服务?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签约后的居民可以享受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优先预约、优先转诊、出诊、药品配送与用药指导、长期处方、中医药“治未病”等10项服务。
“比如居民感冒发烧或者血压控制得不好,都可以找家庭医生。”谢丽萍说,与居民签约后,她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签约居民,并邀请他们加入微信群。在微信群内,她会回答居民咨询的问题,也会时常在群内分享一些保健养生的知识。对于行动不便的签约居民,谢丽萍还上门进行随访。
近年来,全市不少基层医疗机构推出了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即针对居民自身健康的个性需求,推出有偿服务包。如秀山县中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就针对0—6岁儿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等重点人群,推出10种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其中,350元的儿童中医服务包很受欢迎,包括5次小儿推拿、5次水疗、6个穴位的敷贴、2个穴位的灸法,今年1—10月已签约43个。
再如,九龙坡区二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了亚健康调理包、疼痛治疗包、醒脾健胃调理包、免疫提升强化包、小儿康养包等10余种个性化康养包。以免疫提升强化包为例,家庭医生针对不同群体提供敷贴、香囊等中医外治技术。綦江区卫生健康委针对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慢阻肺患者、孕产妇推出个性化服务包“模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在此“模板”上,根据自身特色向签约居民提供定制化服务。
建议增加全科医生数量,提升临床能力,增强居民获得感
“我听说过家庭医生,可没人和我签约呢?”记者在街上对20人进行了随机调查,其中约一半的人都表示没有签约或没听说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部分人主要是年轻人。
为何不少人对家庭医生签约获得感不强?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称,家庭医生签约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主要向重点人群开展。重点人群包括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尘肺病、慢阻肺患者等。这样一来,普通人群的获得感就比较弱。
此外,即使签了约,不少居民一旦生病,第一选择不是去咨询求助家庭医生,而是直接去医院进行治疗。
“另外,有些市民认为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才是履约,其实不然。家庭医生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管理。”该负责人说。
如何进一步增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后的获得感?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蒲川表示,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正确认识家庭医生扮演的角色,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也不是随叫随到。同时,增加全科医生的数量,并加强全科医生培训,提升其临床能力。
代敏认为,应该增强家庭医生的获得感。比如对个性化签约服务应实行单独激励,绩效按照月份预发,进一步增强全科医生的专业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
“事实上,我市也在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称,《方案》提出,将以慢病为突破口,让上级医院医生加入家庭医生团队;鼓励三级医院采取“包干分片”方式,壮大家庭医生力量;鼓励有工作活力、身体状况允许的退休执业医师加入家庭医生队伍。同时,开展“智慧家医签约”服务,整合线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服务。
新闻链接>>>
签约居民可享受家庭医生10项服务
(一)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指导等。
(二)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三)健康管理服务。对签约居民开展健康状况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健康管理计划。
(四)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通过门诊服务、出诊服务、网络互动平台等途径,采取面对面、社交软件、电话等方式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等。
(五)优先预约服务。优先为签约居民提供本机构的专科科室预约、定期家庭医生门诊预约、预防接种等预约服务。
(六)优先转诊服务。要对接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相关转诊负责人员,为签约居民开通绿色转诊通道,提供预留号源、床位等资源,优先为签约居民提供转诊服务。
(七)出诊服务。可在服务对象居住场所,按规范提供可及的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健康指导及家庭病床等服务。
(八)药品配送与用药指导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为有实际需求的签约居民配送医嘱内药品,并给予用药指导服务。
(九)长期处方服务。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为病情稳定、依从性较好的签约慢性病患者酌情增加单次配药量,延长配药周期,原则上可开具4—12周长期处方,但应当注明理由,并告知患者关于药品储存、用药指导、病情监测、不适随诊等用药安全信息。
(十)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提供中医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服务。
(记者李珩整理) |